我的海龟汤题目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猜谜语 > 正文

猜谜语

猜猜看,10首适合当谜语来猜的古诗,全部猜对的人称得上大神

haiguitang2022-11-18猜谜语108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猜谜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智力游戏,通过给定的提示性文字或图像,按照特定的规则猜出指定范围内的文字或事物。

猜谜游戏起源于中国的易经八卦,古人称之为射覆,因其启迪智慧、妙趣横生而深受人们欢迎,最常见的猜谜形式是中国灯谜。

本文收集10首适合当谜语来猜的古诗,全部猜对的人称得上大神。

〖01〗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山色分明、流水无声,花开四季,鸟不怕人。山、水、花、鸟美丽灵动的样子被定格,构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山水花鸟图。

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画》,全诗琅琅上口,暗中设谜,形象地写出了画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它头上的红冠不用裁剪是天生,身披雪白的羽毛雄赳赳走过来。它一生之中从来不敢轻易鸣叫,但是它鸣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会打开。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画家唐寅为自己所画的公鸡图所题的诗。题目是《画鸡》

这首诗描绘了公鸡威武的形象,寥寥两句就勾画出雄鸡的神态和天性;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更是道出了雄鸡具备的美德和权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它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中间传出。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而并非是借助秋风的力量。

这首诗是初唐诗人虞世南的《蝉》,此诗与骆宾王《在狱咏蝉》、李商隐《蝉》并称为咏蝉三绝。

这首咏物诗句句写得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但是句句暗示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气度。借物咏人,形神合一,自然而不突兀,正是这首诗被人称道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饱去樱桃重,饥来柳絮轻。

但知离此去,不用问前程。

它吃饱了血,肚子就胀得像个樱桃那么大,它饿着的时候就像柳絮一样轻。它吃饱就走,从不去管自己的前程。

这首有趣的小诗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写,题目是《咏蚊》。

据说此诗写于范仲淹泰州任职期间。泰州西溪地方多蚊,衙门问案的时候常常需要用艾叶来熏除。尽管如此,蚊子依然防不胜防,一名小吏醉后竟然被蚊子重伤,听闻此事,范仲淹随即写下这首诗来表达感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身穿雪白的衣裳,生有雪白的头发和青玉一样的嘴巴。成群地在溪中捕鱼,美丽的身影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之中。

突然,它们受惊飞起,背衬着碧绿的山色,向远方飞去,洁白的身影,宛如梨花朵朵在晚风之中飘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鹭鸶》,鹭鸶也称白鹭,又有雪衣雪衣公子的雅称。诗人被晚风中的雪衣公子的曼妙身姿迷倒,欣然提笔写下此诗。

晚霞渐逝、山青鹭白,好一幅情景交融的优美图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6〗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带刺的小树曾经长在深草丛中看不出来,现在才发现它已经长得比周围的蓬蒿高出了许多。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才承认它的伟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小松》。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青年时就才华尽显,但是帝里无相识,以至报国无门,终生潦倒。此诗借松写人、托物寄情,凝练传神、寓意深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7〗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人们送别亲人和好友来到灞桥,灞桥边相依相偎数量最多的树木,自己的飞絮都不知飘向何方,却还是争先恐后的折下枝条表达亲人朋友间不舍的情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柳》。唐朝时,长安城外的灞桥设有驿站,送别亲人好友东去时,人们一般送到灞桥后才分手,并要折下桥头柳枝相赠。

柳寓意留,人们借此来表达对远行之人的不舍和祝愿,灞桥折柳习俗也由此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8〗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它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风》,风的善变被诗人写得出神入化。

风时而温柔、时而彪悍、时而温存、时而强势,短短四句诗动态全面地描绘出风的性格,让人随着风的动作来感觉世间的欢乐与悲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9〗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它在天空中变幻无穷、形象千姿百态,片片重叠藏进深山、映入水中。无数旱苗枯干欲死急盼甘霖,它却悠然自在化作奇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来鹄的《云》。在天空中变幻身姿的夏云高高在上,全然不顾田地间的旱苗亟待甘雨,兀自化作奇峰形状随风飘去。

唐朝末年,战乱频仍,土地荒芜,百姓苦不堪言。旅途之中的诗人观看变化莫测的夏云,有感于云彩不切实际的搔首弄姿,创作出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封建统治者的憎厌和对劳苦人民的同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它飘飞着,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成千上万数也数不清楚,飞入梅花丛中都消失不见。

这首诗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燮所作《咏雪》,初到扬州的郑板桥穷困潦倒,有幸遇见马曰琯马曰璐二人,三人结下深厚友谊。随后,适逢大雪纷飞之日,郑板桥冒雪前往小玲珑山馆拜访二人,遇到一群读书人正在赏雪吟诗,众人见郑板桥身着粗布衣衫,于是故意刁难,让其作诗。不料,郑板桥不慌不忙地吟诵出这首至今广为传颂的《咏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诗先用数字堆砌出大雪漫天的景象,让人身临其境;随后,出现一剪寒梅傲立雪中,雪花融入梅花,人也与这美丽的雪景和吐妍梅花融为一体。

此诗动静相宜的深邃意境让人拍案称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