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联对展雄襟
洪武二十五年(1392),文治武功的明太祖朱元璋因太子朱标的病故,在重新立储问题上面临困难的抉择。
根据传统,若依“嫡长子继承法”,朱标长子朱允炆倒是年近弱冠,遗憾的却是他仁厚有余而果毅不足,如何镇得住满朝文武和各地藩王?
若依“兄终弟及法”,却又有个被历史多次验证的弊端,就是当了皇帝以后的兄长一般都不太愿意将自己的君位传给兄弟,总要千方百计地传给自己的儿子,容易引发君位继承的残酷争夺。
况且次子、三子皆体弱多病,恐难长久,而四子朱棣在诸子中能力最强。
他二十岁封燕王就藩燕京,曾两次率师北征,招降蒙古乃儿不花,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威烈强悍,难说在他登基后不会出现骨肉相残的局面。
但继承人的确立是不容搁置的,在听从了老臣刘三吾的“皇孙世嫡承统,礼也”的建议后,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朱允炆。
无奈之举,侥幸之念,自然不免福祸倚伏,隐忧纠结。大概就是为了冀望于让内心的忧虑有所缓解吧,他想找个机会,再对朱允炆的能力、朱棣的情志亲自考察一下。
于是,不久后,朱元璋便随意找了个理由,把朱棣召入皇宫。
这一天下午,朱元璋携朱棣、朱允炆来到御花园,一边饮酒,一边赏花。时值烟花三月,春风骀荡,花木扶疏,身处其中,何其赏心悦目!酒过三巡,朱元璋也想好了考察的方式,那就是对对联。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嘛。朱元璋酷爱对联,水平也极高,如当年在他率军攻打姑苏城时,为鼓舞士气,曾以拆字法写了一副上联:“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刘伯温以‘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相对),内藏机关而用事自然,足见其天赋。因此,朱元璋在历史上有着“对联天子”的雅誉;而在他的影响下,宫廷内外也形成了联对之风,春联习俗就是在明初才开始普及的。于是,朱元璋笑吟吟对一子一孙道:“今天难得闲暇,朕出个对联你们对对吧,也正好看看你们有所进境否?”
“好啊皇爷爷!”朱允炆首先高兴地响应。“很久没对对子了,皇爷爷出上联吧!”一旁的朱棣也被激起了兴致。
“嗯,容朕想想。”以什么为题呢?朱元璋望着风中纷扬骀荡的柳线,朦胧中似乎又见到了当年战马嘶风的征战场面。怀着复杂的心情,他提高声音,一字一顿地说道:“听好了,上联是:风吹马尾千条线。”
稍加思索,朱允炆便兴奋地答道:“皇爷爷,孙儿对:雨打羊毛一片毡!”
朱元璋闻罢心头一沉。若论声律,这个下联绝对堪称完美,可哪有一点帝王气象呢?相反,其境界真是卑微颓唐至极啊!望着颇为得意的皇孙,朱元璋满怀失望与无奈,但脸上依然含笑,说道:“嗯,倚马可待,也算不错啦。”说罢,转脸看看朱棣。
朱棣站起身,恭敬地说道:“父皇,儿臣对的是:“日照龙鳞万点金。”
“好!”朱元璋不觉脱口而出,随即又是心头一惊:这才是自己的胸襟气概啊!惊天动地,赫赫煌煌,帝王之霸气何其壮阔!而透过这片耀眼的光芒,蛰伏心底的那道阴影忽然阴鸷般翩然而至,让他激灵灵打了个冷战。他又连说了几个好字,一时竟没了下文。
站在对面的朱棣更是惊惧不小。毫无疑问,诸王中僭蓄大志者,固以他燕王为首。当初他就看不起仁柔不振的太子,更何况如今年幼无能的侄儿呢。他觉得他自己才是堪当国祚的唯一人选。当然,他也知道,他在备御北边所显示的非凡的军事才能,不仅是成为了他窥伺帝位的资本,同时也会成为引起父皇对他保持警惕的依据。因此,这次入宫,谋臣姚广孝极不放心,一再叮嘱他要言语谨慎,行止小心。可刚才怎么就大意了呢?
此时朱元璋早已恢复了常态。他想,也许是自己忧心太重了吧,仅凭一句话怎能就妄下结论呢?倒不如更直接一些,再考察一下看。于是他举起杯来,说道:“好,你们对得都很令朕满意。来,陪朕再干一杯!”饮毕,他一边吃菜,一边故作随意地续道:“棣儿啊,如今国事繁重,为父年事已高,你肯否回朝辅佐于我?将来呢,也好效周公之辅,帮你侄儿摄理天下。”
朱棣闻言心里又是一动。他知道父亲这是在试探,而且改国语为家话。他稳稳心神,再次起身恭谨道:“父皇知道,儿臣乃粗心浮气之人,带兵打仗或还勉强,而安邦治国,儿臣只怕会令父皇失望的。不过,身为臣子,儿臣当唯父皇之命是从!”
“皇爷爷,叔父说的是,古来敌氛起朔方,也只有叔父堪可当之。难得皇爷爷今天闲暇,我们接着对对子吧!”未待朱元璋说话,朱允炆倒先表明了态度。朱元璋对朱棣的回答倒是满意,但他也清楚,这样考察,无非是暂缓他的猜度之苦于一时而已,既了解不到什么,更解决不了什么,要根除心患,恐怕最终还是得通过决绝的实际行动。那就再接着对对子吧!于是他摆摆手让朱棣坐下,说道:“此事倒不着急,可容后再议。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量才适用、大公无私,而你们都是朕的骨肉,于家于国,纵得公允裁量,亦难免私情诟病。有念于此啊,朕出了个上联。不过,这个上联也是个谜语,暗藏一个字。你们也须以一样的方法相对,既要属对工切,更要覆射巧妙。谁对的好,朕赏赐上好女儿红一坛。听好了,这个上联是:
一点私情孤作主。
不必着急,仔细参详朕的覆射方法。”
朱允炆感觉到了难度,起身踱步思考起来。朱棣却对父皇的一番话品味起来。他觉得,父皇已经对他深疑难信了,现在能做的,就是必须遵循姚广孝的教诲,小心谨慎,深藏不露,以图长远。
“皇爷爷,孙儿对的下联是:
二人重义乃成行。
太难了,顾此失彼,作得笨拙了。”
“很好嘛!”朱元璋以手击案道。“意思更好。人无义则无行。当年关云长异姓结拜即义薄云天,况亲骨肉乎?有义始能在家尽孝,在国尽忠啊。好!”
朱棣道:“父皇所出平白如话,覆射自然,儿臣只能勉强为之。儿臣对的是:
四方壮志莫留儿。”
“巧!妙!”朱元璋再以手击案道。“巧妙在覆射。”
朱棣低头未语。在他听来,“覆射”一词是故意向他一语双关的。待抬起头,但见红轮欲坠,黄昏如梦。却听父皇的声音谧尔如唪,苍然若钟:“蝶飞谁入梦,人醒自成谜。今夕因谁谜梦里,明朝在谁谜梦中?谜或有解处,梦有醒时乎?”
几年后,就在朱元璋去世后不久,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把侄子朱允炆从皇位上赶了下来,成为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而朱允炆从此下落不明。
我们的问题是:三人联句的谜底各是什么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