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海龟汤题目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猜谜语 > 正文

猜谜语

70后记忆中的那些事儿——正月十五看彩车、猜灯谜

haiguitang2022-11-16猜谜语108

早晨起来抓破脑袋,翻了几遍70后回忆的选题,发现都是关于自己鸡零狗碎的事儿,想找些有时代意义的回忆,还真是不那么容易,索性不去看它,放空脑袋任思想遨游。

游就好好游一把,前几天写了一小段六一儿童节大游行、火神庙体育场游泳的事儿(70后记忆中的那点事儿——古城VS古城墙),今儿就写写那些年正月十五闹红火看彩车游行的事儿吧。

1.

这几年因为羊的原因,正月十五元宵节都取消了大型的游行庆典活动,人们大多选择逛古城,去郊区看大型灯展。

在80年代初,正月十五那可是热闹非凡,每家单位,每个村镇都要出彩车、出文艺节目,记忆中也是在红旗广场集合,然后沿着新建路一路游行、表演到现在的长征街市委,到七一路解散。

那会儿老爹爹在市委对面的工交大楼三楼上班,每到正月十五我跟哥哥都会跟其他小朋友一起挤在工交大楼的窗户上看红火,那时的街道里三层外三层全是人,连树杈上都蹲满了人。

那时候元宵节彩车装扮和文艺表演也成为各家单位暗地里较劲和比拼实力的最佳平台,谁家的彩车高大,谁家制作的更精美,更帖合当年属相的韵味,谁家高跷最高,最家挠高的孩子们最漂亮,都成为评价单位整体素质的依据和标准。

那时候文艺汇演多种多样,一般彩车上有歌手唱歌,彩车下则是高跷等文艺队伍,舞大龙、舞狮、跑旱船、扭秧歌、大头娃娃等职工和家属的参与度都非常高。

人们脸上画着浓妆,穿着传统的汉服,一路从古城走来,红火热闹非凡,有的彩车超高,车顶的工作人员每过一个电线都需要用特制的竹杆撑起电线,彩车才能安全通过。

2.

到了晚上,大人们都会领着孩子们沿路看灯展,沿街的单位,在大门口和道路两旁挂满了精心制作的纸糊的灯笼,灯笼纸上还用毛笔字写满了灯谜。

我们会一路走,一路猜,冷了就随便哪家单位门口烤烤旺火,如果那时候有汉服穿,那就跟电视古装剧的元宵节是一样样儿滴(非70后可脑补)。

不记得那时候官方会不会评选最佳彩车和彩灯,但是在市民心中最牛拜的就是忻纺的彩车和彩灯。

正月十五前后几天,忻纺门前聚集的人最多,拍照留影,猜灯谜,一直到我上高中,它的繁华依旧。后来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那个原来忻州的出口纳税大户,也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那时候不光各单位在街道挂灯笼让市民猜与,一些单位内部也会组织员工及家属进行元宵节的活动,猜灯谜、盲人摸像……

完了咋就记得这2个呢,明明就跟现在搞团建一样好多游戏的,哎,总之单位活动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因为会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坚果、糖果吃。

3

现在忻州创建文明城市,基本上看不到街上摆摊了,可是在几十年前,街上卖烤红薯的,卖糖葫芦、卖甘蔗,卖汽球的比比皆是,尤其是进入腊月,再到正月十五前后,也是小摊贬们一年中的最旺季。

那时正月十五跟随大人们的固定节目完成后,我们私下还有小伙们的固定节目,还没说我就开始流口水~

那会儿正月十五的文艺节目汇演、彩车游行一般会从正月十三持续到正月十七,所以那几天是可以不用写作业的,除了正日子跟随父母,其它时间我们都会跟小伙伴厮混在一起尽情玩耍。

一般的流程是这样的,集合,出发,一人买一根甘蔗拎着(不劈断),边走边啃,自嘲讨吃棍,尤其是《射雕英雄传》播出后,更名打狗棍,越发成为正月十五必不可少的标配。

一群小孩啃着甘蔗到达市委中心区域外围后,也不挤着看红火,而是买糖葫芦和雪糕,几个人扛着甘蔗围成一圈,就着凉风吃雪糕、糖葫芦、烤红薯等(那时的孩子也算有个性哈)。

一群小P孩子听着人群里的锣鼓声,直等吃爽、吃美了才会回家。记得那时每次扛回家没吃完的甘蔗,老爹爹都会仔细削了皮切成段放在盘子里……

现在很多文艺表演在古城还能看到,比如传统的唱大戏,高跷,秧歌等,一些传统的民俗遗产也在逐步保留和恢复,但也有些已经消声匿迹只存留在记忆中。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