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海龟汤题目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猜谜语 > 正文

猜谜语

古代文化人的造作日常——魏晋时期的“谜语”风尚

haiguitang2022-11-24猜谜语121
在流行语从人们口中滔滔不绝地吐出,于空气中弥漫、泛滥的今天,任意一个对语言格调略有追求的人,都难免怀念过去那些浪漫风雅的年代。

在流行语从人们口中滔滔不绝地吐出,于空气中弥漫、泛滥的今天,任意一个对语言格调略有追求的人,都难免怀念过去那些浪漫风雅的年代。

譬如魏晋时代,文人雅士放浪形骸,醉酒当歌,妙语和机锋在有趣灵魂的对谈中产出。

也许这只是文艺青年对过去带着粉红色滤镜的幻想,但无可否认的是,研究一下古之妙人好玩的语言艺术,很有必要。

今天,就给诸位介绍下古人光怪陆离的语言艺术的一个切面——盛行于魏晋时代、尽显文人风流的谜语。

谜语的实质是文字游戏

谜语利用汉语如雾里看花的模糊性,将一些事物的意义和概念隐藏在语句文段之中,供人去猜测、破解。谜语可以说是一门有话不直说的艺术。

要想游说业绩好,隐语艺术少不了

谜语的起源,就是有话不直说。

先秦时期的游说之士,游历列国推行自家主张,为了不触犯君王逆鳞引来杀身之祸,便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本意,而借用另一种文辞表述方式——隐语,既曲折迂回,又内蕴深意。

而秦汉之间,隐语不再只是说客话术,而是走向流行,被赋予了娱乐功用,出现了猜字谜这种经典益智活动类型。

到了魏晋时期,谜语发展成熟定型,不再只是童稚谐谑,而是发展成了一种虽然小众,但雅致时髦的文字游戏,是文人雅士必备的技能之一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谜语进行了详细记述:

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象品物,纤巧以弄思,浅察以衒辞,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

在刘勰的记述中,显然谜语已经成为一种高level的智力游戏。魏晋时代骄傲浮华的上层贵族和知识分子,自然就爱上了谜语。

东汉末年分三国,枭雄曹操在参与烽火连天不休之余,还酷爱玩谜语。

相爱相杀君臣俩,出谜猜谜成CP。

作为曹魏阵线大boss,曹操像每个大佬一样喜欢给下属出难题猜谜语,而当众人被曹老板智商压制云里雾里时,总会有杨修这个小机灵鬼出镜,猜中谜底。

这对君臣的猜谜日常,被《世说新语》记录了下来,摘录一则:

有次,曹操巡视相府大门,一言不发地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杨修一见,当机立断,让人把门拆了,并如是解释:门上一个活字,这不就组成‘阔’字吗?老板这是说这门修得大而无当了。众人皆叹服。

统治阶层都这么爱搞猜谜CP,社会上自然附庸风雅,制谜、猜谜的游戏自上而下流传,蔚然成风。上接天听,下连群众的士大夫阶层,把猜谜这项游戏玩得更加高深莫测。

当年,被奉为尊老爱幼楷模的孔融先生,就整出了一则极尽晦涩玄奥之能的谜语,名为《离合诗》,全文如下:

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与时进止,出寺施张。吕公矶钓,阖口渭旁。九域有圣,无土不王。好是正直,女回于匡。海外有截,隼逝鹰扬。六翮将奋,羽仪未彰。蛇龙之蛰,俾也可忘。玟璇隐曜,美玉韬光。无名无誉,放言深藏。按辔安行,谁谓路长。

孔融:小时候让梨,长大了猜谜。

这首诗是当时出现的离合诗谜,比学驾照时的离合还要难搞定。这首诗要用拆字法去破解,用离合字的偏旁合成谜底,每四句诗打一个字,全诗二十二句打六个字(其中倒数五六两句射一个字)。

这诗的最终谜底是鲁国孔融文举。

这种极其艰涩的谜语,偏偏为许多文人所爱,各位骚人墨客为了展现自己的学识和机敏,竞相制造难题以求站在鄙视链顶端。

这一风气,使得谜语愈发不接地气,没有足够文学功底、不谙熟典故的普罗大众,只能眼巴巴看着文人圈子神仙打架。

谜语何去何从?

魏晋时期崇尚清谈的士大夫风尚,助力谜语文化往更高深幽远处漫溯。

不可否认,它大大增长了中华语言文字的趣味性,丰富了其表现形式,文人得以在人民群众面前大秀智力优越性。

然而,一种文化的话语权如果仅仅被一小撮人掌握,只供一个精英小圈子内自娱自乐,它必然走向封闭禁锢。真正优秀的文化,既能被文化精英认可,也能为人民大众瞻仰欣赏。

所以,语言这个东西,究竟该何去何从?雅或是俗?精致或粗鄙?小众还是大众?一切交给时间,答案来自人民。

今日互动

现在的你,还玩猜谜吗?平时玩的最多的游戏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