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海龟汤题目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猜谜语 > 正文

猜谜语

爱情,一个复杂难解的谜题——从依恋理论探讨亲密关系的建立

haiguitang2022-11-24猜谜语101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爱情,是我们人生中的必修课。

关于它。或许你已经体会过或美好或痛苦,也或许早已干下了几百碗心灵鸡汤,但当真正处于一段亲密关系中时,还是会面临种种难题:

你是否早已习惯独立,迟迟无法迈出建立关系的第一步?

你是否感到自己太过黏人,害怕被伴侣厌烦?

你是否对日夜不休的争吵感到疲惫,日渐焦虑,想逃离却又无法按割舍这段感情?

以上种种,或许我们可以从心理学中依恋的角度出发,解析深层的含义,更好地建立关系。

什么是依恋?

依恋理论最初在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的精神病学家John Bowlby提出,用以解释幼儿和其照料者(通常为父母)之间的特殊的情感关系。Bowlby认为,婴儿自出生就天然有亲近照料者的本能,随时间积累二者会建立起特殊的情感关系,其内部工作模式也会逐渐趋于稳定。

尽管依恋最初只局限于幼儿和照料者之间,但Bowlby坚持认为,依恋在人的一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事实也证明,这句话绝对正确,后续的各种研究证明早期个人经验的依恋模式深刻影响着未来人际关系和精神健康,依恋对象也会从最初指向照料者,到后来指向其他成人(如老师),再逐渐发展至恋人。

同时,亦有研究证实,个体产生对爱情的向往的早晚、强烈程度,以及获得并保持爱情的能力,都与早期依恋经验密切相关。

我国科研人员对国内大学生群体的依恋状况进行调研发现,大学生的依恋类型不均衡,以不安全依恋居多,且研究也发现了近十几年来我国大学生的依恋焦虑得分逐渐升高,依恋质量有所下降,或许这就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恋爱问题占了不少比重的一大原因。

另外,不少学者提出,长期在东方文化成长下的个体倾向于在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采取回避策略。

因此,了解自己的依恋类型,对建立亲密关系来说至关重要。

什么是依恋类型?

在Bowlby提出依恋理论之后,不少心理学家对其进行了继承与发展:

Ainsworth通过陌生情境测验将依恋划分为四种:安全型依恋、抗拒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及组织混乱型依恋或方向混乱型依恋。Batholomew等经过深入研究,于1991年将成人依恋划分为安全型、痴迷型、淡漠型和恐惧型4种类型。在1998年Brennan等人从回避亲密和忧虑被弃两大维度对依恋进行分类。

如何判断自己的依恋类型?

目前相关测试使用较为广泛的为1990年Collins等人编制的成人依恋量表(AAS)及由加州大学的Phillip Shaver等人在AAS基础上提出的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RC)

AAS测验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根据最终得分,将依恋类型分为以下四类:

依恋类型

四种依恋类型的特点如下:

安全型

反映了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舒适, 认为关系有价值, 既有亲近感, 又有自主性。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在感情上容易接近他人,不论是依赖他人还是被依赖都感觉心安。安全型人群比起其他非安全型,更不易焦虑,对自己及伴侣的信心会更高,对亲密关系的满意度也更高,能够轻易地从这段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支持,也更能欣赏自己的伴侣和表达爱意,因此,安全型人格是4种人格中最适合做恋人关系的,是最理想的状态。

先占型

具有焦虑和情绪化的特征, 过度沉浸和依赖。他们希望同其他人有更紧密的情感联结,但又担心自己不配被爱,倾向于认为对方不愿意和自己接近,或认为对方不会像自己关爱他们一样关爱自己。这类人群的伴侣通常会这样评价他们:黏人。在情感深处,先占型为一种过度依赖度的模式,也因此,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往往很低,认为自己无法承担重要的工作。处于感情中的他们,表现为飞蛾扑火般的热烈,对伴侣的占有欲极强,由于倾注过多情感,常囿于过度寻求认同的困境(例如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怀疑,ta是不是不爱我了?)

我的建议是,接受一个现实:总有人不喜欢自己。要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你无需换取他人的爱,来证明自己值得,你的存在本身就有意义,个人的价值也无需用他人来体现。渴望获得他人的喜爱是非常正常的,但将自我价值与他人挂钩是万万不可的。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伴侣负责,努力丰富自己的世界,不要过度将感情倾注在爱情中。

作为先占型依恋人群的伴侣,很多时候,有这么一个黏人的ta,让你时时刻刻感到自己被深刻的爱意包围,其实也是种不错的体验,但有时,这份过于浓烈的爱也会使你感到窒息,这时,要尽可能的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理解ta的不安,ta的焦虑。尽可能的多给对方回应,增加ta的安全感,发生矛盾时一定要先关注对方的情绪,再讲道理(尽量多顺毛)。

拒绝型

特征是崇尚独立,否认渴望亲近。这类人群有极高的防御心理,习惯自己独自解决问题,有很高的边界感。很可能在他人看来普通的亲密接触也能导致拒绝型依恋人群极度地不适,感到自我的空间被压迫,很多时候,为了避免过度亲密,他们甚至会采取贬低他人的错误方式。最令伴侣抓狂的是,拒绝型依恋人群在面对矛盾时采取的措施,完全是鸵鸟心理,对一切问题避而不谈,放任小矛盾变成大问题。

因此我的建议是,在意识到自己是拒绝型依恋后,要尽可能的从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例如拿小本子记录下伴侣为自己做过的事),努力尝试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与他人亲近,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可怕,同时也要尽可能接受他人对自己的依赖。

而如果你的伴侣是拒绝型依恋人群,那么我建议首先,你要尽可能理解ta的想法,接受ta对亲近行为的排斥,努力给出ta合适的空间,引导其向安全型依恋转变。有任何想法时,一定要直接表明,因为拒绝型依恋人群很有可能根本不明白你的那些小心思,与其让ta猜来猜去,不如直接坦言告知,很多时候,直接的表达,反而会更有益于你们的关系。

恐惧型

特征是焦虑、不信任和害怕拒绝。他们同样渴望能够与他人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但是真正处于亲密关系中时又坐立不安,想要逃避。根据成人依恋模型的提出者Kim Bartholomew的看法,恐惧型依恋最核心的表现为过低的自我评价,以及过低的对他人评价。因此,与他们相处就仿佛处于冰火两重天,前一秒还对你热情似火,但很可能下一秒就翻脸不认人,变得冷酷无情。这时恐惧型依恋人群的内心往往十分痛苦,他们确实渴望与人交往,但往往在踏出第一步时就会因为过于焦虑被抛弃,被背叛,被伤害而选择后退。

对于这类型人群我的建议是,要尝试养成以积极乐观的角度看待人和事物的习惯,努力和自己和解,和这个世界和解(例如每天告诉自己练习接受自我)。学会直面痛苦,不要自责,不要羞耻。由于恐惧型人群往往都曾经有过被伤害的负面经历,因此也要追溯源头,直面最初的矛盾,尝试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真正在意你的人永远不会介意,你也不需在意介意你这么想的人。

当你的伴侣是恐惧型依恋,首先第一点一定是要加强沟通,积极与ta交流,当ta后退一步,你要努力前进九十九步去拥抱ta,在对方试图划清界限时,要尽可能地表达关注与爱(日常规律联系,进行报备,有奇效),一定要有耐心,引导ta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总之,依恋模式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有的人接受了积极开放的教育,但成年后仍有不安全的依恋类型;而有的人并没有那么理想的教育经历,成年后在爱情中却体会到了极大的安全感。也因此,依恋相关的理论仍有不少待补充的空白:怎样的养育能教导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跨文化的依恋有何区别,西方的依恋模式是否能够直接适用于东方?如果不合适,该如何建立一套属于我们本土化的依恋体系?

期待这篇文章能给你一些关于依恋、关于爱情、关于亲密关系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董诗奇,陈长英,杜若飞,陈怡杨,郜心怡,唐涵 & 温华.(2020).成人依恋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中华护理杂志(06),947-951.

[2] 宋小岩.(2021).依恋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综述.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4),53-55+61. doi:10.13847/j.cnki.lnmu(sse).2021.04.013.

[3] 江琴.(2003).早期依恋对个体未来人际关系的影响.当代青年研究(03),42-44.

[4] 徐梦飞,侯志瑾,李栩,王丹妮 & 钱捷.(2017).心理咨询中的依恋关系研究综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02),319-325. doi:10.16128/j.cnki.1005-3611.2017.02.027.

[5] 陈泽河 & 申燕.(2008).青少年依恋研究及其新进展.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05),27-29.

[6] R Chris Fraley and Glenn I Roisman. (2019). The development of adult attachment styles: four lessons.Current Opinion in Psychology,25pp. 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