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的意思是什么(汉字故事:脍炙人口,不用这个“烩” 汉字故事:脍炙人口,不用这个“烩”)
说起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举世闻名的大诗人,我们总是能随口就背出他们所做的诗。
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基础打得牢,而是这些诗本身也是朗朗上口,意韵悠长,因此才能做到脍炙人口。
不过,“脍炙人口”可不是“烩炙人口”哦!虽然看到“炙”可能也会想到“烩”,不过这可跟“脍炙人口”没什么关系。
看起来,我们在用成语之前也要好好地熟悉熟悉它,才能保证少出错误。
【正字释义】
脍灸人口,读音是“kuai zhi ren ku”。“脍”的意思是切成细丝的肉类,而“炙”则是经过烤制熟了的肉。脍炙的表面意思是指大家都喜欢“的美食,后来就引申了 把好的诗文当作是“脍炙”,比喻那些优秀的诗文会得到很多人的传诵。
这个词语来源于孟子的一句话。 相传,孔子的学生曾参非常的者惊他父亲喜欢吃羊枣,自从父亲去世以后,他就再也不吃羊枣了。公私就很疑惑,问孟子到底是肉美味还是羊枣好吃啊?孟子说当然是肉了所以公孙丑就说:“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这意思就是 曾子的父亲应该也喜欢吃肉,那为什么曾子区别对待,不吃羊枣却还吃肉呢?孟子说:“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这是说,脍炙这个东西大家都喜欢,只有羊枣是特别的,所以他才这样做。 后来,人们就根据“脍炙,所同也”得到了“脍炙人口”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人人都喜欢的诗文。
【正字案例】
在一个音乐网站上,有人说:“为什么我觉得家喻户晓的歌曲总是特别的浅显呢?但是越俗还就越红。明明很多人都不是很喜欢的。”下面有人回复:“这就像是古诗一样,越是烩炙人口,还就越是浅显易懂。你觉得它们俗,其实那些音乐往往朗朗上口,让人过耳不忘,不然怎么会红呢?”
这里,我们就看到网友将“脍炙人口”写错了,当成了“烩炙人口”。很多人将两个看起来相似的字弄混了,再加上看到了“炙”就总是联想起烹饪,因此可能就自动的代人了“烩”。但是,“烩”是烹调的一种方式没错,不过它可不是烤肉的意思,本来就跟“炙”没什么关系。更何况我们已经知道了“脍炙”就是代指各类肉食,这个意思就更对应不上了。“脍”的偏旁是“月”,而身体部位很多都是月字旁的,因此用“脍”来指肉也就很好分辨了。通过偏旁我们能分清楚“脍”与“烩”再弄清读音,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出错了。